寶寶為何厭奶?
◎是正常的生理調適過程
大人也不是靠「奶」作為主食的,所以寶寶漸漸長大之後,自然會有個生理調適過程。人類及 其他哺乳動物都一樣,在成長的過程中,漸漸會「斷奶」,而「厭奶」只是執行斷奶的必經之路罷 了!
最重要的原因是,隨著身體的成長、茁壯,「奶」所能提供的熱量相對而言就顯得不足,大約 每30公克的「奶水」只能提供20大卡的營養,而每公克的肉類(蛋白質)卻可提供4大卡、每公克 的飯類(澱粉)也可提供4大卡,每公克的脂肪更可提供高達9大卡的熱量。所以「奶水」只是用來 養育初生的嬰兒,當寶寶較大,活動力增加了以後,需要更多的熱量與營養時,就會想吃其他營養 熱量較高的食物。
◎表示寶寶該吃副食品囉!
所以當寶寶出現厭奶現象時,表示寶寶已經需要開始接受副食品了,父母此時除了餵奶時間不 宜過長外,可以視寶寶月齡增加副食品,提供孩子充份的營養。到1歲時,寶寶喝奶量應減為早晚 兩次就已足夠了。
也有專家認為,若嬰兒出生時因為胎內環境「太補」,使得寶寶的體重百分位高於其遺傳應有 的百分位,也會在出生後慢慢經由「厭奶」,使其百分位回到該在的位置。
◎可能是「喝奶罷工」
另外,有一種特別的厭奶,會在某些時期發生,而後又恢復。例如有些小寶寶可能連續幾天不 愛喝奶,但之後又漸漸恢復奶量,這段時間我們有時不稱為「厭奶」,而戲稱為「喝奶罷工」,通 常是因為身體不適(腹脹、排便困難、長牙、生病、打完預防針)、心情不佳(搬家、媽媽生病、 家中不和諧、太多訪客或雜務等等)或換奶不習慣等,並不是真的不想喝奶,只是跟大人一樣,不 舒服就不想吃罷了!
厭奶的兩大高峰期
◎3、4個月左右
正常的新生兒,在剛出生的時候喝奶通常很專注,餓了就哭、飽了就睡,體重快速增加,前2 個月每個月可長1公斤,爸媽通常都會很有成就感。
但到3個月大之後,大部分的寶寶開始會吃吃玩玩,邊吃邊看,有時還發出聲音,一點都不專 心。這時候的寶寶對周遭環境有很強的好奇心,只要周遭有聲響、有人走動,就停止吸奶,顯然其 他事情對寶寶說來,比喝奶有趣多了。
同時,大於3個月的寶寶,其成長速度已較趨緩和,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減低,也不再像新生 兒時期那麼愛吃了。所以3∼4個月大左右,很多家長就會面臨到寶寶的第一個「厭奶」高峰期。另 外,有些寶寶也會開始長牙,咬東西會比較舒服,相對的也就不愛吸奶了。
◎學步期(大約1歲時)
此外,學步期(又稱離乳期)是第二個厭食高峰期。這個時期的寶寶,大概一天喝2次奶即可 ,固體食物漸形重要。發生厭食的原因,多是孩子可能過晚添加副食品,或副食品添加方式不當( 加入奶中而非調成糊狀餵食),使得咀嚼能力未能有效訓練,而不習慣吃固體食物,所以仍以配方 奶為主食,而排斥固體食物。所以,爸媽最好按照副食品建議添加的時間,慢慢幫寶寶添加,並且 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。
哪種情況必須就醫?
一般若「厭奶」沒有影響到正常的身高或體重曲線,大多是不要緊的;但若是厭奶期過長,且 對其他食物亦無興趣,造成身高或體重生長遲滯時,就需請小兒科醫生檢查是否有其他病理性的問 題存在。
◎0∼3個月寶寶厭奶要特別留心
越小的寶寶發生厭奶的狀況越是要小心。0∼3個月的小寶寶發生嚴重厭奶,通常表示小寶寶可 能有某些身體不適,或可能有代謝上的疾病,而且因為小寶寶的營養來源完全來自母乳或配方奶, 所以一旦進食量過少,就可能導致脫水,進一步可能併發休克、腎衰竭等,必須積極就醫檢查治療 。
◎有伴隨身體不舒服的徵兆
由於厭奶也可能是一個伴隨急性、慢性疾病的徵兆,所以若厭奶伴隨有臉色不好、活力減低、 煩躁不安、昏昏欲睡、呼吸急促或喘息、發燒或低體溫、呼吸道(鼻塞、鼻涕) 或腸胃道(哭鬧 不安、腹脹、腹瀉等)症狀,就需立刻帶給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。
◎不要小看奶垢
小寶寶舌頭上或口腔的白點,可能是鵝口瘡(黴菌感染),會造成口腔疼痛,使寶寶食量突然 變少。需要請醫師開藥塗抹或服用,且要將所有的奶嘴或奶嘴頭換掉,母乳哺育亦要注意母親乳頭 是否有被感染。
◎生長遲滯
若厭奶期超過一個月以上,雖然精神不錯,但其奶量少於每天每公斤體重100㏄,或生長曲線 的體重百分位已經掉到兩個區間以上,甚至小於3個百分位,就要帶小朋友給醫師做進一步的營養 評估。建議家長應該於每次健檢時帶小朋友到醫院健檢,同時記錄其身高、體重及頭圍於生長曲線 表上,以便早期發現寶貝是否有生長遲滯的現象。
結語
「厭奶」是絕大部份寶寶都會有的過渡期,如果孩子的活動力和發育正常,無需過度憂慮,可 用上述的方法試試。反之,若厭食期拖得太長,體重曲線下滑太多,或伴有其他生病的跡象時,則 應該立即就醫,不可輕忽。希望每個小寶貝都能快快樂樂,好好吃(奶)飯長大喔!
◎是正常的生理調適過程
大人也不是靠「奶」作為主食的,所以寶寶漸漸長大之後,自然會有個生理調適過程。人類及 其他哺乳動物都一樣,在成長的過程中,漸漸會「斷奶」,而「厭奶」只是執行斷奶的必經之路罷 了!
最重要的原因是,隨著身體的成長、茁壯,「奶」所能提供的熱量相對而言就顯得不足,大約 每30公克的「奶水」只能提供20大卡的營養,而每公克的肉類(蛋白質)卻可提供4大卡、每公克 的飯類(澱粉)也可提供4大卡,每公克的脂肪更可提供高達9大卡的熱量。所以「奶水」只是用來 養育初生的嬰兒,當寶寶較大,活動力增加了以後,需要更多的熱量與營養時,就會想吃其他營養 熱量較高的食物。
◎表示寶寶該吃副食品囉!
所以當寶寶出現厭奶現象時,表示寶寶已經需要開始接受副食品了,父母此時除了餵奶時間不 宜過長外,可以視寶寶月齡增加副食品,提供孩子充份的營養。到1歲時,寶寶喝奶量應減為早晚 兩次就已足夠了。
也有專家認為,若嬰兒出生時因為胎內環境「太補」,使得寶寶的體重百分位高於其遺傳應有 的百分位,也會在出生後慢慢經由「厭奶」,使其百分位回到該在的位置。
◎可能是「喝奶罷工」
另外,有一種特別的厭奶,會在某些時期發生,而後又恢復。例如有些小寶寶可能連續幾天不 愛喝奶,但之後又漸漸恢復奶量,這段時間我們有時不稱為「厭奶」,而戲稱為「喝奶罷工」,通 常是因為身體不適(腹脹、排便困難、長牙、生病、打完預防針)、心情不佳(搬家、媽媽生病、 家中不和諧、太多訪客或雜務等等)或換奶不習慣等,並不是真的不想喝奶,只是跟大人一樣,不 舒服就不想吃罷了!
厭奶的兩大高峰期
◎3、4個月左右
正常的新生兒,在剛出生的時候喝奶通常很專注,餓了就哭、飽了就睡,體重快速增加,前2 個月每個月可長1公斤,爸媽通常都會很有成就感。
但到3個月大之後,大部分的寶寶開始會吃吃玩玩,邊吃邊看,有時還發出聲音,一點都不專 心。這時候的寶寶對周遭環境有很強的好奇心,只要周遭有聲響、有人走動,就停止吸奶,顯然其 他事情對寶寶說來,比喝奶有趣多了。
同時,大於3個月的寶寶,其成長速度已較趨緩和,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減低,也不再像新生 兒時期那麼愛吃了。所以3∼4個月大左右,很多家長就會面臨到寶寶的第一個「厭奶」高峰期。另 外,有些寶寶也會開始長牙,咬東西會比較舒服,相對的也就不愛吸奶了。
◎學步期(大約1歲時)
此外,學步期(又稱離乳期)是第二個厭食高峰期。這個時期的寶寶,大概一天喝2次奶即可 ,固體食物漸形重要。發生厭食的原因,多是孩子可能過晚添加副食品,或副食品添加方式不當( 加入奶中而非調成糊狀餵食),使得咀嚼能力未能有效訓練,而不習慣吃固體食物,所以仍以配方 奶為主食,而排斥固體食物。所以,爸媽最好按照副食品建議添加的時間,慢慢幫寶寶添加,並且 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。
哪種情況必須就醫?
一般若「厭奶」沒有影響到正常的身高或體重曲線,大多是不要緊的;但若是厭奶期過長,且 對其他食物亦無興趣,造成身高或體重生長遲滯時,就需請小兒科醫生檢查是否有其他病理性的問 題存在。
◎0∼3個月寶寶厭奶要特別留心
越小的寶寶發生厭奶的狀況越是要小心。0∼3個月的小寶寶發生嚴重厭奶,通常表示小寶寶可 能有某些身體不適,或可能有代謝上的疾病,而且因為小寶寶的營養來源完全來自母乳或配方奶, 所以一旦進食量過少,就可能導致脫水,進一步可能併發休克、腎衰竭等,必須積極就醫檢查治療 。
◎有伴隨身體不舒服的徵兆
由於厭奶也可能是一個伴隨急性、慢性疾病的徵兆,所以若厭奶伴隨有臉色不好、活力減低、 煩躁不安、昏昏欲睡、呼吸急促或喘息、發燒或低體溫、呼吸道(鼻塞、鼻涕) 或腸胃道(哭鬧 不安、腹脹、腹瀉等)症狀,就需立刻帶給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。
◎不要小看奶垢
小寶寶舌頭上或口腔的白點,可能是鵝口瘡(黴菌感染),會造成口腔疼痛,使寶寶食量突然 變少。需要請醫師開藥塗抹或服用,且要將所有的奶嘴或奶嘴頭換掉,母乳哺育亦要注意母親乳頭 是否有被感染。
◎生長遲滯
若厭奶期超過一個月以上,雖然精神不錯,但其奶量少於每天每公斤體重100㏄,或生長曲線 的體重百分位已經掉到兩個區間以上,甚至小於3個百分位,就要帶小朋友給醫師做進一步的營養 評估。建議家長應該於每次健檢時帶小朋友到醫院健檢,同時記錄其身高、體重及頭圍於生長曲線 表上,以便早期發現寶貝是否有生長遲滯的現象。
結語
「厭奶」是絕大部份寶寶都會有的過渡期,如果孩子的活動力和發育正常,無需過度憂慮,可 用上述的方法試試。反之,若厭食期拖得太長,體重曲線下滑太多,或伴有其他生病的跡象時,則 應該立即就醫,不可輕忽。希望每個小寶貝都能快快樂樂,好好吃(奶)飯長大喔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